种名 |
黄色金针菇 |
俗名 |
朴蕈、冬菇、构菌、三伏菌(湖北)、栗蘑(湖北)、榆蘑 |
中文学名 |
毛柄金钱菌 |
拉丁学名 |
Flammulina velutiper(Fr.) Sing |
分类地位 |
真菌界,担子菌亚门,层菌纲,伞菌目,口蘑科,金钱菌属(Flammulina)。 |
||
品种描述 |
金针菇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,浓密,较细,粉孢子较多。一般7~9天可长满试管,30~35天可长满原种瓶或袋。子实体成束生长,幼菇菌盖呈淡黄色,菌柄上部颜色淡,下部颜色较深。菇体颜色随光照增强而加深。 |
||
食药用功效及食用方法 |
①金针菇赖氨酸的含量特别的高,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,因而被誉为“增智菇”。金针菇还具有助消化、抗癌、抗衰老、防治防治肝脏系统疾患和胃溃疡以及降血压和胆固醇等的功效。 ②可用作火锅配料、炒、凉拌。金针菇不宜煮太长时间,用开水烫熟即可;若煮的时间太长,则会出现纤维化,难以咀嚼。 |
||
培养基 参考配方 |
①原种培养基:棉籽壳88%,细米糠(或麸皮)10%,蔗糖1%,碳酸钙1%。 ②栽培培养基:棉籽壳50%,木屑25%,麸皮23%,糖1%,碳酸钙1%。 |
||
栽培条件 |
①温度:金针菇属低温结实型菌类,不耐高温,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~23℃,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2~15℃。 ②湿度:金针菇要求的湿度较高,培养基最适合的含水量为63%~65%,出菇期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%~95%,且不能直接用水向金针菇的子实体喷施。 ③空气:金针菇属好气性菌类,在栽培时要注意保持通风。 ④光线:光线微弱或黑暗的地方栽培。 ⑤酸碱度:最适pH在6左右。 |
||
附注 |
①金针菇菌丝长满菌袋,搬至出菇房进行出菇后,首先要进行骚菌。 ②金针菇菌丝长满后,应控制好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,以免影响金针菇的产量。 ③上述培养基配方仅供参考,在原种培养基中还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麦粒,麦粒的爆发力比较强,用麦粒培养基制做的原种接种,只需接入一小点儿菌种即可萌发的很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