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名 |
白灵菇 |
俗名 |
阿魏蘑、阿魏侧耳、阿魏菇、白灵侧耳 |
中文学名 |
白灵侧耳 |
学名 |
Pleurotus nebordensis(Lnzengae)Quel |
分类地位 |
真菌门、担子菌亚门、层菌纲、伞菌目、侧耳科,侧耳属 |
||
品种描述 |
白灵菇菌丝粗壮,洁白浓密,活力旺盛,子实体色泽洁白,单生或丛生,较大。菌盖初期呈扁球状,很快扁平,菌盖直径5—15厘米,边缘内卷,表面平滑,白色,肉质肥厚,菌褶延生,密集,长短不一,淡黄白色。菌柄侧生或中生,短而粗,在通风不好、光线暗时菌柄偏长,孢子印长方椭圆形,孢子印白色。据国家食品监督检验中心检测,白灵菇子实体干品中含蛋白质14.9%,脂肪4.31%,粗纤维15.4%,碳水化合物43.3%,真菌类多糖19%,17种氨基酸(总量为10.6%),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,占氨基酸总量的35%。比一般食用菌(占氨基酸总量的25%)水平要高。 |
||
食药用功效及食用方法 |
①蛋白质含量丰富,氨基酸种类齐全。含有白灵菇多糖和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,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,对腹部肿块、肝脾大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,又具有帮助消化及美容养颜的功能。 ②可以与肉类同烹,可用清炒、滚汤或焖煮。 |
||
培养基 参考配方 |
①原种培养基:棉籽皮64%,硬杂木屑18%,麸皮12%,玉米粉3%,生石灰1%。 ②栽培料配方:棉籽皮33%,硬杂木屑30%,棉柴20%,麸皮10%,玉米粉4%,生石灰1%。 |
||
栽培条件 |
①温度:白灵菇属中温型菌类,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℃~25℃,菇蕾分化温度为8℃~16℃,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℃~20℃。 ②水份: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都需要水份。菌丝生长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—70%为宜。白灵菇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性,菇体发生后,在空气极度干燥时,不但表面出现龟裂状斑纹,有时菌盖还会炸裂,但当空气湿度提高时,这种菇体又能恢复正常生长。在实际生产中,为了获得优质商品菇,出菇时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85—95%。 ③空气:白灵菇为好气性食用菌,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,在子实体生长阶段,菇房CO 2 浓度过高,极易产生柄长,盖小的畸形菇,失去应有的商品价值。 ④光照:白灵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,在完全黑暗条件下,菌丝生长会更好。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一定散射光,特别是菇蕾分化阶段散射光刺激尤为重要,其光线需求范围为200—1500lx. |
||
附注 |
白灵菇和杏鲍菇属于同一个属的不同种,因此其栽培方法可参照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|